日韩精品国产精品,刮伦真实在线永久视频,男人边吃奶边做性视频,亚洲电影在线看

郵箱登錄: CSSC郵箱 CSIC郵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成員動態(tài) → 正文
中國船舶滬東中華自主研發(fā)三款綠色船型獲五大國際船級社AIP認證
來源:中國船舶集團     日期:2023-07-24    字體:【大】【中】【小】

  獲五大國際船級社AIP認證
  7月21日,以“協(xié)同創(chuàng)新、引領低碳”為主題的技術交流研討會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舉行。本次研討會的重磅亮點則是滬東中華自主研發(fā)并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中國首型98000立方米液氨運輸船、重載型16000TEU甲醇動力集裝箱船,以及與GTT公司聯(lián)合研發(fā)的全球最新理念的三艙型174000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等三款綠色船型分獲DNV船級社、美國船級社(ABS)、英國勞氏船級社(LR)、法國船級社(BV)和中國船級社(CCS)等五大國際船級社頒發(fā)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

  三型新船的成功研發(fā),標志著走過95載春秋的滬東中華,始終堅持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和創(chuàng)新引領的初心,在潛心研發(fā)多元化清潔能源運輸船及低碳燃料動力船領域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性進展,為全球航運業(yè)實現綠色減碳(零碳)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


3艙型LNG運輸船

9.8萬方VLAC運輸船

16000TEU甲醇運輸船

  在研討會上,ABS、LR、CCS分別向滬東中華頒發(fā)了98000立方米液氨運輸船AIP證書。ABS、LR、DNV、BV、CCS分別向滬東中華頒發(fā)了16000TEU甲醇動力集裝箱船AIP證書。ABS、LR、DNV、BV分別向滬東中華、法國GTT公司頒發(fā)了三艙型174000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AIP證書。

  據了解,滬東中華基于二十多年深耕低溫氣體儲運裝備的專業(yè)經驗,針對液氨運輸的特點,聚焦多元化可儲運的液貨品種和最大化船體空間利用率,成功研發(fā)了98000立方米液氨運輸船。該船總長230米,型寬36.6米,型深23.4米 是同尺度船型中首款艙容達到98000立方米的“小霸王”。為了確保運營過程中具有毒性的氨燃料不對船員的健康造成傷害,對氨燃料泄漏探測、輸送管路及供給系統(tǒng)、水噴淋吸收系統(tǒng)等進行了獨特的設計,為全球海事界提供了兼容品種多、載貨能力強、安全可靠性高的液氨儲運方案。

  16000TEU甲醇動力集裝箱船總長367米、型寬51米、型深30.2米,甲醇艙艙容為11000立方米,具有綠色環(huán)保、安全可靠,以及結構自重輕、載貨能力強、燃料消耗率低、綜合性能優(yōu)等特點,將為航運業(yè)界提供極具競爭力的新選項。作為中國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研發(fā)建造的領軍企業(yè),滬東中華“智”創(chuàng)未來,大力開發(fā)各型低碳燃料動力集裝箱船,涵蓋從8000TEU到24000TEU多種尺度,囊括常規(guī)燃料、甲醇、LNG、液氨等多種動力,提供薄膜型、獨立艙型等多種燃料艙選型,可滿足各類船東的個性化需求。

  滬東中華與GTT聯(lián)合研發(fā)的三艙便捷型174000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是滬東中華繼G5型LNG運輸船之后推出的plus版的優(yōu)配設計。該型船總長290.0米,型寬46.4米,設計吃水11.5米,艙容174000立方米,服務航速19.5節(jié),搭載GTT NO96 Supper+貨物圍護系統(tǒng)。其最大亮點是,將傳統(tǒng)的4個液貨艙配置優(yōu)化為3個,使同體積下的液貨艙絕緣層面積減少7%以上。得益于貨艙數量的減少,使得船體重量更輕、尺度更小、低溫設備更少、液艙材料更省、建造周期更短、維護保養(yǎng)更簡便,可大幅提升該船型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性和便捷性。

  自2008年成功交付第一艘大型LNG船以來,滬東中華已先后成功研發(fā)設計建造了第二代“長健”系列、第三代“長安”系列、第四代“長興”系列和第五代“長恒”系列LNG船,累計交付了LNG運輸船(裝備)和5艘全球最大以LNG為動力的23000TEU雙燃料超大型集裝箱船逾40艘。尤其是第五代“長恒”系列船型一問世就得到市場熱捧,創(chuàng)造了全球同一船型一年承接34艘的紀錄。

  在研討會上,滬東中華還與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動力(集團)有限公司、CCS簽訂了氨燃料動力系統(tǒng)聯(lián)合開發(fā)協(xié)議,攜手打造行業(yè)領先的零碳船型定制化綠色動力系統(tǒng),為引領中國船舶工業(yè)實現零碳船舶創(chuàng)新研制和全球航運業(yè)綠色轉型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記   者:何寶新
| 通訊員:張文豪
| 責   編:王   琦
| 校   對:高紅梅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